沒有文化的風景明信片  

今天在爸家看到的文章,老爸特別拿出來給熱愛京劇的丸大少看,期許他成為一個有文化素養的人,並且能為提昇京劇在他這一代的藝術地位而努力。

我在丸大少身上看到他對京劇的癡迷,我也一直認為京劇能在他這一代成為一個更有生命、更有地位的文化藝術。

今日將這篇專欄文章拍下來做個記錄,以為將來的印證。

 

 

一國最吸引人的資產是「文化」。 當政者應以藝術教育,豐厚國民文化素養。

 

 

2013-02-05 天下雜誌 516期    文/洪蘭


我去美國開會時,飛機座位旁坐著一對來東南亞『慢』遊的老夫婦。聊天中,老先生給我看他用手機拍的各地景色,一些他認為值得推薦的景點。

 

我很驚訝這些景點多半在台灣;南投風斗櫃的梅海、台東和南投竹山的民宿、各地小吃、餐廳和特色菜餚。

 

他說,他很喜歡台灣,而且為了看京戲,特別多留了三天。原先,他只預備看一場,但是看完第一場後,他馬上換機票,三場都看完才離台。

 

從相片中得知,他看的是國光劇團的三天封箱戲(指農曆歲末,封箱前的最後一場演出)。但是國劇是連我們自己人都不看、嫌高深看不懂的戲,外國人怎麼會喜歡?

 

當我問他時,他意味深長的說:『戲劇是沒有國界的。』

 

我有點慚愧。的確,音樂和戲劇是人類最原始的表達情續方式,是內在感情的昇華,它是沒有國界的。

 

在戲劇中,『丑』是最難演的,要詼諧而不肉麻,要討喜而不下作。這位老先生對那天丑角的扮相和身段讚不絕口。尤其是《小上墳》。

 

他對國劇演員踩著蹺滿場跑,真是佩服,一直說中國傳統戲劇是中華文化的精華。看到了京劇,他覺得不虛此行。

 

下機時,他說了一句話讓我悚然而驚,他說『一個地方風景再好,如果沒有文化,只是一張明信片。』

 

文化的意涵才是真正吸引觀光客的原因。一個地方會吸引觀光客,是它背後有攝影機拍不出來的『文化』。

 

文化,其實就是當地人生活的方式,他們對環境的適應,以及這個適應所形成的生活獨特性。也是一個地方被譽為『人傑地靈』的原因。

 

從這位老先生的談話中,我看到公益平台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的睿智與遠見。他發展花東的在地文化,把它精緻化、特色化,使人流連忘返。

 

當然,最能表達一國文化的就是戲劇。可是戲劇因為考試不考,常被我們忽略,忘記它才是培養國民素養的大功臣。

 

楊照先生在《聯合報》副刊寫了一篇《有用的藝術教育》。

 

文中提到,一位在大陸設廠的台商對員工的遲到早退、常溜出去買菜很苦惱。員工即使被逮到了,還會辯說:『我們上海人很疼老婆,上班不去買菜,下班燒什麼給老婆吃?』

 

但是,有個員公不一樣,他守時、有時間感,且分得出事情的輕重緩急。原來,他是學古典音樂出身的,音樂對節拍的要求與訓練,帶給他對時間的敏感度與責任感,最後內化為生命的態度與生活的習慣。

 

所以後來,這位台商總是優先錄取有音樂背景的人,建立令人稱羨的在地管理團隊。

 

藝術不是裝飾品,它變化人的氣質,養成精準、自律的性格,是最有用、最實際的人才投資。

 

藝術是民族的認同,文化是國家的命脈。馬總統想在歷史上留名,就請從培養國民的素質開始,從藝術教育著手。(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)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❤️Christine❤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